【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资料图片)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日讯(记者江梦晴 祁燕)8月24日,武汉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海灏为自己的叔叔,亲自开刀做了一台复杂高难度的“双四级”手术:冠脉搭桥+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在他看来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算什么,同事罗俐觉得他真“勇”,敢给自己人“下刀”!
“外科医生做手术要避亲吗?”就此话题,王海灏在朋友圈分享这段经历,并掀起了一番医学谈论。
评论里,不少同行、患者力挺:“高手当然不避亲,自己做更放心”“他不尴尬,你不手抖,就没毛病”“医学生誓言:对待患者一视同仁”……
也有一些质疑和反对声音:“避”“跟亲戚做不慌吗”“我晓得蛮多医生都不敢跟自己直系亲属做手术”……
还有人持中立看法:“看段位”“看心态”……
王海灏朋友圈下同行、患者及好友的评论。
不回避亲人是术者职业素养
技术过硬充分自信就可以上
谈起给叔叔开刀原因,王海灏说:自己和家人都觉得是“理所当然”。
今年4月,69岁的叔叔突发脑梗,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有瓣膜病合并心脏病、冠心病,身为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的王海灏,“顺理成章”地成了叔叔的主治医生。
度过围手术期才能熬过去,叔叔一家人都想让王海灏来开刀,“有他在我们比较放心,因为有什么情况可以随时问,他也会把所有好的坏的情况跟我们讲解清楚。”王海灏的婶婶对记者说,除亲属身份原因,还有对他技术能力、对病人负责任的信赖。
从医19年,王海灏做过数百例冠脉搭桥手术,长年累月的职业训练,他有自信亲自操刀为亲人解忧。
据了解,8月30日,王海灏的叔叔已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恢复意识,可以开口断续吐字说话了。
实际上,这不是他第一次给亲人医治。十多年前,他的母亲意外受伤被送到同济医院急诊科,就是他亲自给母亲缝的针,“我妈还挺高兴地说儿子亲自治疗”。
王海灏告诉记者,幼时母亲因心脏病曾在“鬼门关”来回几趟,让他萌生了从医的想法。
在他看来,“医者的使命是治病救人,不管是我的病人,还是我的亲人也好,通过努力给他们带来健康,是我作为一个医生的职责和幸福”。
“我们总在强调把病人当亲人,难道碰到自己亲人的时候,你就不把亲人当亲人了吗?”
对于王海灏的选择,其同事同济医院肝胆胰外科张万广教授认为,如果医生认为自己水平很高,可以为他们开刀。
“对于自信的外科医生,亲自给家人做是最好的选择。”王海灏的朋友对他表示支持。
武汉市优抚医院心理科主任霍云翔指出:“越是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越是有着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对象的不同,并不会让他们有多少回避心态。反而有一种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使得自己有更强烈的愿望亲自操刀,解除亲朋好友的病痛。手术的成功,也会加深他们的自豪感,促使他们有着更强的动力钻研学术精修术式,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攀高峰。”
王海灏(左二)戴手术放大镜对着屏幕为患者进行手术。
受医学不确定性裹挟
给“自己人”动刀要更多考虑心理问题
在王海灏所发的该条朋友圈下面40条评论中,判断医生是否需要避亲,被提及最多的是看医生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
“现代医学之父”、加拿大临床医学家威廉奥斯勒曾说:无论内科还是外科,没有任何品德能与冷静相抗衡——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冷静和专注。
“外科医生如果给自己的亲人做手术,可能更多要考虑的是心理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鑫教授说,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因为有亲缘关系存在,往往会对人的判断、情感、思维甚至一些行为,产生我们自己也无法预料的微妙影响。
刘鑫谈到北京曾发生过的一个案件,夫妻俩都在医院工作,妻子是普通医师,丈夫是麻醉医师。妻子入院生产当天值班的麻醉医师不是其丈夫,但这位丈夫希望自己来操作麻醉,就跟当晚值班同事商量由他亲自上。结果这次硬膜外麻醉出事了,孩子虽然保住了,却造成妻子意外截瘫的惨况。
“手术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当医生要对‘最坏的情况’有个预判和对策。如果术中或术后遇到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考虑到患者是亲属,多少医生能始终泰然处之?需要打个问号。”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叶平说。
医者医亲,心理压力更大的一方也许是医生。
对于“心理包袱”重、抗压能力稍弱的医生来说,术后若因手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损害其自身的身心健康。
武汉市优抚医院心理科主任霍云翔最近受邀到某三甲医院进行了一次特殊外科会诊,当事者是该院一位副教授,给看着自己长大的亲叔叔做的手术。
本身手术操作轻车熟路,可给叔叔做完后,他陷入焦虑中,老是感觉伤口没缝好,忐忑不安的,晚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霍云翔对他进行暗示疗法,用了些安慰剂和少许抗焦虑药物后,该教授焦虑的症状才逐渐减轻。
刘鑫教授坦言,很多医生可能给轻症的亲友开药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但如果涉及手术操作,就不敢随便上手了。毕竟,特殊的亲情在里面,有时心理是很难突破的。
有选择的前提下
医生是否该“回避”给亲人做手术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鑫教授介绍,“回避”通常指的是居于中立地位的第三方,根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为某种纷争或者奇缺资源的分配做出决定。而医疗行为的行使主要涉及医患双方,不涉及第三方,医疗权并非某种特权,所以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没有“回避”一说。
但“手术者是否避亲”,给亲属患者看病是否应当回避,仍值得探讨。
从医学伦理来看,刘鑫教授认为,当医疗资源处于稀缺状态时,这种稀缺资源如何分配,可能引起社会公众猜疑,这时就须考虑是否需要回避。比如一位知名的老专家,一天只能看10个专家号,为了给亲戚留号,只能放9个号出来,那么无形中就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公平性,还是应予以回避。
而且,有的手术涉及人体的隐秘、敏感部位,即便不涉及这些部位的手术,往往患者术中也呈祼体状态,在具有亲情、友情的医患双方之间,也会存在某种伦理上的尴尬。
记者在知乎上搜索“外科医生给自己亲人做手术吗?”出现6个相关提问,近百条回答中,大部分网友认为“理论上可以做,但不建议亲自上阵”。
知乎认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专科万医生回答:2021年给自己的母亲,做了关节镜清理手术。此外还给大伯、外婆也做过手术。但要是做坏了,也得有在家族面前抬不起头来的心理准备。
此外,从医疗安全的角度,刘鑫教授也建议,最好尽量回避为亲人手术及具有风险性、有创性的检查和治疗。
“一项常规手术,虽然医生平时操作娴熟,但叠加亲情因素后,往往难免会陷入过度担忧、心神不宁,从而影响具体的操作进展和节奏。”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叶平主张,在非紧急情况下,如果是可以择期的手术,医生应尽量避免为亲属手术或进行有创操作。
【编辑:余丽娜】
相关的文章>>
热门搜索:
资讯
更多图说健康
更多人人都希望享有健康,为此,治病吃药、养生保健已成为很多中老...
办健康证需要带什么证件?带身份证和个人免冠一寸彩色照片2张,到...
白细胞高是怎么回事?1、病理性白细胞增多:各种病菌导致的急性...
白血病能治好吗?白血病一部分可以治愈,一部分则不能治愈,只能...
结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第一、腹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或者...
电蚊香液对人有害吗?电蚊香液使用不当会对人造成危害。多数电蚊...
常见疾病
更多体育健身
更多健身教练怎么考?考健身教练证,需要到自己所在地的国职鉴定站进...
仔细观察身边运动的人,你会发现一天中各个时间段都有人在运动...
游泳健身的好处有哪些?1、游泳可以让身体更加苗条,也就是减肥...
晨练后适宜睡回笼觉吗?不适宜。晨练后即使是再睡上一个回笼觉也...
平板支撑一次多长时间比较好?一般做一次平板支撑的时间保持在15...
做家务能代替体育锻炼吗?体育锻炼是独立运行的体系,是全身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