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暖花开时,气温回暖,清明将至,朋友们结伴出游、外出踏青或清明祭扫时,常常会采摘一些野菜或野果食用。贵州疾控在此提醒大家,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谨防有毒植物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全球每年至少有6亿人患食源性疾病,可见它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目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常见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即有微生物性、化学性、真菌性、也有植物性、动物性、寄生虫性的…...
谨防有毒植物中毒!
近年来,根据我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显示:每年各地发生有毒植物及其毒素中毒事件屡见不鲜,占比为20%左右,其中因误采误食马桑果、有毒野菜(如:血皮菜、毒芹、化儿草等)、菜豆(如:四季豆、扁豆、刀豆等)、桐油子或桐油果、草乌、附子、发芽马铃薯等事件较多,主要是因为许多有毒植物与可食用的野菜或野果形态上极其类似,广大老百姓辨识能力有限,肉眼很难辨别,容易因误采误食引发中毒,其次是因为贮存或加工不当所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误食有毒植物引起的中毒呢?
一是不随意采摘或购买野菜/野果等植物;
二是妥善贮存、正确加工、烧熟煮透;
三是食入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催吐、尽快就医;
四是留存植物、拍照,以便形态学鉴别诊断。
谨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生!
春季万物复苏,气温回升,各种致病菌(如:肠道致病菌、霉菌等)生长繁殖加快,若食物贮存不当,易腐败变质,若食品加工时生熟不分或加热不彻底,易引发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常见的致病因子包括:沙门氏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蜡样芽胞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常见的病因食品包括:熟肉制品、酱卤肉、蛋与蛋制品、奶与奶制品、剩饭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呢?
做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相关的文章>>
热门搜索:
资讯
更多图说健康
更多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这是眼科常见的病症,但除了眼睛本身的疾...
年轻小伙患上高血压不重视,经常熬夜赶项目,最近身体不适到医...
长期以来,肺癌一直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癌种。绝大...
20岁的晶晶通过口腔正畸,原来一口乱七八糟的牙齿都排列得整整...
十人九胃病,46岁的郭先生因为慢性胃炎,严重影响了生活,甚至...
全国爱耳日将至,记者从医院相关科室了解到,突发性耳聋的年轻...
常见疾病
更多体育健身
更多传统观念认为,春季是孩子长高的黄金季节,随处可见家长带孩子...
正确的拉伸锻炼,可以提升柔韧性,使关节韧带保持良好的活动度...
最新一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发布了《深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
冬奥会已经落幕,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持续高涨。购买一份覆...
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之余,若出现腰痛等运动损伤,也需有应对之...
北京冬奥会上,冬奥健儿的飒爽风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