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制定了《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方案提出,2023年底前,北京全市配置AED总量不低于5000台,初步形成覆盖全市重点公共场所的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使用、管理体系;全市建成统一规范的社会急救培训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急救知识普及率不低于80%,获得急救培训证书比例不低于40%。
方案明确了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政府推动,社会参与;行业主管,单位主责;部门联动,协同保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提出了推进重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加强社会急救信息化管理、组建社会急救专业指导团队等八项重点工作任务。
近年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结合本市工作实际,针对本市重点公共场所AED配置和从业人员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等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组织急诊急救专家学者交流技术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推进,并先行启动在地铁站安装AED,开展从业人员急救知识技能培训。
2021年,北京市政府将“实现地铁站、火车站、学校自动体外除颤器全覆盖,做好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市民自救互救能力。”作为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积极推进。截至目前,北京全市地铁全路网28条线路408座车站、6个火车站已全部完成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任务;学校自动体外除颤器按计划实现全覆盖。同时,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社会急救培训,着重加强重点公共场所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全年已开展线下公众急救培训12.1万人次,地铁站已实现每个班组8人中至少有3人取证;线上急救培训专题课程覆盖396万人次。
与《北京:2023年底前全市建成统一规范的社会急救培训体系》相关的文章>>
热门搜索:
日常保健
更多图说健康
更多十四亿人迎冬奥,三亿人上冰雪。借着北京冬奥会的热度,今年更...
临床上有个说法叫撤药综合征或撤药反应,是说长期服用一些药物...
门诊中,不少患者有类似的抱怨,最开始觉得痒,挠了挠就好了。...
体检是防病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总有不少人对体检的一些...
常见疾病
更多体育健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