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病历一份100元,诊断证明一份120元,一份假冒三甲医院的体检报告180元,还可提供盖有假章的发票。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存在一条买卖假冒医院相关证明文件的黑灰产业链。有人购买假病历用于请病假,有人购买体检报告用于入职体检,甚至不排除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证明材料骗取或套取医保资金的可能。
制售“假病历”的黑灰产由来已久,一再曝光、轮番治理,结果却是屡禁不绝。前段时间,在职能部门和渠道平台的联手整治之下,相关卖家一度暂避风头、低调蛰伏。但从最近的情况看,一切大有故态复萌之势。与以往唯一的不同,只不过在于此类买卖变得更为隐蔽。暗号接头,点对点交易。从明目张胆地开网店营业,转化为网店导流、“小窗接单”,阵地转移、化整为零,这在客观上大大增加了针对性整治的难度。
浸淫多年之后,“假病历”产业链早已是盘根错节。伪造“病历”“体检报告”等,只需少量的人手和设备就可完成。体量小,灵活机动,自然不易暴露。除此以外,在“产业链”深度分工的背景下,造假团伙和“销售团队”彼此分离,很多甚至是线上外包模式,上下游若即若离,构成了完整的自保机制。
常识是,当一个产业形成了高水平的分工,便会效能倍增,产生规模效应。类似的进程,如今正在“假病历”产业发生,这恰恰是其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根本原因。若是长此以往,局面势必更加棘手。要想破题,必须回到那些根本性追问:我们究竟如何看待“假病历”?是不是有足够的动力对之进行联手阻击?若是没有对其严重危害性的充分认知与共识,那么所谓的治理,注定浮于表面,难有长效。
从某种意义上说,假病历的最大风险,恰恰在于“不确定性”,也即不知道购买者到底会拿来何用。有人用之蒙混请病假,属于偷奸耍滑,用人单位往往不会严查;但同样有人用之进行医保套取、商业险骗保,这就涉及违法犯罪了。以结果而非行为本身来选择性倒查,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绝大多数制售假病历的行为,会被忽略和轻纵。只有少数被牵连进大案的造假团伙,才会被深挖“牵连”、连带追责。基本面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让假病历制售团伙有恃无恐。
作为可能涉及重大财产权益分配的正式文书,病历、体检报告所受到的规束强度,显然是不够的。造假不绝的当下,强化此类文书的“出口”标准化、统一防伪编码以及便捷化的联网核查,这是从源头堵漏的必然选择。
相关的文章>>
热门搜索:
资讯
更多图说健康
更多每年的3月21日被设为世界睡眠日。3月18日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
今年3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恰巧又遇上世界口腔健康日,...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
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这是眼科常见的病症,但除了眼睛本身的疾...
年轻小伙患上高血压不重视,经常熬夜赶项目,最近身体不适到医...
长期以来,肺癌一直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癌种。绝大...
常见疾病
更多体育健身
更多传统观念认为,春季是孩子长高的黄金季节,随处可见家长带孩子...
正确的拉伸锻炼,可以提升柔韧性,使关节韧带保持良好的活动度...
最新一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发布了《深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
冬奥会已经落幕,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持续高涨。购买一份覆...
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之余,若出现腰痛等运动损伤,也需有应对之...
北京冬奥会上,冬奥健儿的飒爽风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