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22点44分,我们迎来了虎年第三个节气——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 不饮不食, 称为“蛰”;到了“惊蛰节”, 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 称为“惊”。因而到了惊蛰时节, 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惊蛰之后,桃花始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
二候:仓庚(黄鹂)鸣
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 ”,文人由此也称它 “ 离黄 ”。
三候:鹰化为鸠
古人认为,鹰和鸠是一个物种的两种形态,春天为鸠,秋天为鹰。春天来了,好斗的鹰也收起了斗志,开始哺雏育儿,变成温婉的鸠了。
惊蛰养生
惊蛰后,大部分植物都开始抽绿,此时人体的阳气由冬天蛰伏于肾水之中封藏的状态变为肝木之阳气升发的状态。
惊蛰时节,人体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升发,才能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起居晚睡早起
惊蛰前后阴寒之气渐降,阳气升发,人体血管舒张,流入大脑的血供较冬季减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减弱,导致春困。
很多人认为多睡可以解乏,但结果往往是越睡越困。这是因为,过多的睡眠不能顺应春季特性,反而会抑制阳气升发,加重春困。
春天可以适当晚睡早起、多伸懒腰,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活动,减轻困意。同时,也能激发了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对肝脏的保健效果。
春捂·保暖防风
惊蛰时节仍是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偏大,民间常用“春捂秋冻”的方法防病。在这段时间里,要千万做好防风的准备。
最好的办法是:外出携带外套,根据温差变动,随时增减衣物。尤其是这头颈、腰腹、手腕、小腿4处,要着重保护。
当然,春捂也是有时间性的,当气温持续稳定在15℃左右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减少衣服,结束春捂。
饮食·少酸多甘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时还应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养生原则,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健脾,少吃酸味食物。
甘味食物包括山药、黑米、高粱、燕麦、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甘味”除了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
在这类食物中,首推山药和大枣。可以将大枣放入粥中进行熬制;或是将滋补平和,补脾胃、益肺肾的山药放入粥品中与冰糖一同熬制,一锅浓浓的冰糖山药粥既甜味十足又易于消化,比较适合老人和孩子。
食韭·生发阳气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此时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
《千金方》里有一句话叫作“二三月易食韭”,就是说葱、生姜、韭菜、蒜苗等这类性温味辛的食物对于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很有好处,类似的食物还有芥菜、大头菜、香菜、洋葱等,在疏散风寒的同时,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吃梨·病痛远离
梨性寒、味甘,入肺、胃经,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姜梨饮
取鸭梨1个,生姜3片,一同榨汁服用。
惊蛰时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咳嗽咳痰口干舌燥、咽痛音哑。
此方出自《医钞类编》。鸭梨润燥解毒、清肺利咽;生姜化痰宣肺、固护脾胃,两者配合增强了化痰功效,却没有寒凉伤胃的弊端,适宜儿童及老年人服用。
香囊·防病防虫
防病防虫,春三月,万物以荣,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部分流行疾病、传染病也会开始高发。
此时天气多浓雾、微雨,空气湿度也逐渐增加,虫子活动频繁,可佩戴中药香囊,以安神驱虫。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黄帝内经》
来源:吉林日报社出品
作者:庄庄
总编:孟繁杰 石巍 韩铁英
转载编辑:初慧
【来源:吉林农村报】
与《中医专家提醒:惊蛰迎来养生好时节》相关的文章>>
热门搜索:
日常保健
更多图说健康
更多十人九胃病,46岁的郭先生因为慢性胃炎,严重影响了生活,甚至...
全国爱耳日将至,记者从医院相关科室了解到,突发性耳聋的年轻...
流感病毒在冬季肆虐,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春秋季苦不堪言,会呼吸...
春节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冰箱里囤积的年货也差不多吃得一干二...
常见疾病
更多体育健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