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 医疗机构,根据不同,相关部门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听力障碍,是否正常,新生儿疾病筛查 同型半胱氨酸,心血管疾病 准备工作,成都大学,危重症医学 龙华医院,医疗中心,党委书记 爱民社区,民惠街道,本次活动 屈光不正,高度近视,健康规划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行业观察

阜外专家:心梗没有固定模式 猝死并非猝不及防

2022-03-03 05:26:29 来源:九派健康 收藏

上周,北京某公司28岁员工猝死话题登上热搜。近年来猝死的案例越来越多,反复出现在公众视野,让人惋惜的同时也值得警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就算看起来非常健康,身体强壮的年轻人,也有可能突然发生心脏停止的现象。

那么,心血管疾病或猝死为什么会盯上年轻人?到底出现哪些信号我们应该警惕?平时又应如何预防?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兼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松涛进行详细解答,并提醒猝死并非猝不及防,有些症状早就发出了预警。

年轻态:血管疾病“盯上”年轻人

王松涛介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问题出现在年轻人身上,猝死或心梗也越来越年轻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猝死的发生率约70万左右,45岁以下的青年人比例逐年增加,年龄不再作为发病的绝对诊断依据。

“上周,门诊上来了一位29岁的年轻人,他患高血压两年多,但并没有特别重视,这次因感到头晕难受前来就诊,发现高压达到160-170,低压将近110。”检查排除了继发性因素导致的高血压,询问过后得知患者有家族史。“以前大家总觉得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疾病,但现在已越来越‘年轻态’,与生活习惯、周围环境等都不无关系。必须坚持用药,稳定血压。”

王松涛建议患者,如果长期不重视、不管理,那么在其他诱发因素如喝酒抽烟、工作过劳、熬夜、情绪激动等影响之下,可能易导致心源性猝死。相对来说,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的病程长,身体机能就会有一种耐受或者代偿。而对于年轻人,由于心脏没有形成代偿保护机制,很多人因急性心肌梗死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瞬间失去意识导致猝死。

“还有一位40岁的病人,发生血管梗塞后目前在康复科做康复,他没有房颤,也没有明确的三高,最大问题是吸烟。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王松涛表示,很多心脑血管病人患病速度很快,但康复过程却很漫长。

非典型:没有典型症状可能更危险

猝死就像一个“隐形杀手”潜伏在人们身边,但它并不是毫无征兆。王松涛指出,从症状上看,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这种症状提示可能患有冠心病;还有心慌、心跳过缓或晕厥、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这种容易察觉;但老年人因活动量较少,心跳过缓往往被忽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也可能是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也曾有患者感觉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赶紧拨打120,避免了卒中引起猝死,但有些卒中早期只有轻微症状,患者太大意不重视,就可能发生猝死,因此需要多加留意。

“还有很多心梗前的症状是不典型的,比如有的感觉头疼、肩颈疼、胃疼甚至牙疼、嗓子疼。记得有一位老人在冬夜跳广场舞时突然感觉头疼难耐,急诊时心电图检查发现是急性心梗。还有一位女性患者,只是在单位常规体检中恰巧发现心电图异常,好奇的她到门诊上一询问,结果经过做超声和造影,确定是心梗,而她却一直没有任何感觉……”王松涛介绍,由此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没有“固定模式”,表现状态千差万别,但后果却是一致的,若不及时抢救,往往可能导致一个生命的消逝。

临床研究证明,从发病开始,心梗理想的抢救时间是120分钟内,早一秒抢救,就多一分希望。目前,及时规范的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有效救治的手段,医生会通过不同病人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需要提醒,尤其有过一次心梗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当出现不适症状时,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绝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信任感:配合治疗需遵医嘱勤复查

“病人一旦确诊心梗就应马上手术,但在临床上,很多病人家属不积极配合,导致在手术协议签字时间上大大拖延。”王松涛说,有的病人家属缺乏对医生的信任,还有些家庭要将亲属都聚在一起商量后才做手术,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抢救时机。目前,对于心梗救助各部门都给予了更多支持,医院也建立起有效的绿色急救体系,这时患者家属对医生的信任、配合,就能大大减少时间延误,提高救治和康复效果。

另外,对医生的信任还表现在遵医嘱上。发生心梗后,患者再次发病的概率是之前的3-4倍。“患者首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康复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及科学运动锻炼。其次一定要按照要求定期复查,以便尽早发现相关病变,降低复发风险。

最后,还要遵医嘱辅以恰当的药物治疗等。”王松涛表示,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是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糖代谢异常、肥胖、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都会提高心梗风险。有上述问题的人群,应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积极预防心梗的发生。

医生送你“护心”锦囊

重视自律,摒弃不良嗜好。“人都有惰性,偶尔放松一下很正常,但一定要不抽烟,不能酗酒。”王松涛透露,身为心血管病医生,他认为“自律”是医生需要以身作则的,但也是每个人应该坚持的生活方式。很多人“三高”问题严重,甚至即使心梗过、手术过,却依然戒不了烟酒,不能控制和管理好自己,其实个人对生活的自律性,也决定了自身的健康状态,疏于自律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毕竟身体是自己的,一旦出了问题,痛苦的也是自己。”

如果不能避免熬夜,就尽量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比较理想的平衡。“医生这个行业,工作压力非常大,也会经常免不了熬夜,那么应该如何‘补救’呢?”王松涛表示,长期熬夜会导致内皮细胞受损,不断地熬夜、兴奋、紧张无异于雪上加霜。

身体有较为固定的日夜活动规律,大约晚上11点左右分泌褪黑素,迷走神经开始兴奋,心跳变慢、血管舒张,进入低代谢状态;而凌晨三四点或更早些,迷走神经系统开始向交感神经系统过渡,此时虽然身体仍处于睡眠状态,但已转变为浅睡眠。补觉看起来好像是睡了和夜晚同样长的时间,但如果睡眠周期变为凌晨3点到下午3点,体内的激素水平就会发生改变,整个人看起来就会很没有精神。

因此,睡眠时间的长短不是机械性的累计,睡在正确的时间点才是最重要的。建议大家不要在白天大量补晚上缺的觉,晚上即便睡得少也要睡,保持让自己感觉舒适和精力充沛的睡眠,空余时间多进行适当运动。

保持愉悦的心情,不掉以轻心。不过分焦虑,也不常情绪激动,用好心情呵护好心脏。

【来源:青岛阜外医院】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生活方式 心血管疾病

与《阜外专家:心梗没有固定模式 猝死并非猝不及防》相关的文章>>

你知道吗?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不是头痛、失眠,而是腰痛!在84%的人一生中有过腰背痛病史,不仅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会被腰部疾病带来 [ 查看全文 ]
最近,又到了春菜尝鲜季,春菜人气榜上必有香椿的一席之地。不过,每年这个时候,香椿总是以高昂的价格冲上话题热搜。它到底有什么营养...[ 查看全文 ]
我们经常会看到小朋友们长得虎头虎脑、小虎牙真好看啊!实际上这个虎牙,在我们医学上叫做尖牙,或者叫做单尖牙。如果这个虎牙倾斜得不是很 [ 查看全文 ]
十人九胃病,46岁的郭先生因为慢性胃炎,严重影响了生活,甚至不能工作,无心打理自己经营的工厂,十年间遍访全国各地名医,始终没有效...[ 查看全文 ]
全国爱耳日将至,记者从医院相关科室了解到,突发性耳聋的年轻患者呈增长趋势,熬夜疲劳、精神压力大、用耳不当等因素是诱发祸首。18岁...[ 查看全文 ]

热门搜索:

养生 健康 保健

日常保健

更多
  • “富贵包”有可能...

  • 如何消除“开学恐...

  • 新生儿听力损失的...

  • 宝宝衣服穿多穿少...

图说健康

更多

体育健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