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 高凯)由舞蹈家侯莹编创、导演,侯莹舞蹈剧场舞者出演的现代舞作品《消失》将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华人春天艺术节登台。这是舞蹈家以疫情为起点所创作的一部面向旧秩序的“消失”的反思之作,融合了现代舞与击剑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体语言,其创作和演出跨越了从疫情到后疫情的这三年。
《消失》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侯莹舞蹈剧场与McaM明当代美术馆联合制作,于2021年10月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首演。《消失》被认为是现代舞与击剑首次深度融合,击剑内化成为现代舞的身体语言和冲击性力量,拓宽了现代舞的意涵与美学边界,该作品也是侯莹面对震荡的现实所作出的心灵反映,其创作意识超越了艺术家主观意志,成就了“它意志”的创作历程。文艺评论家程辉评价认为,《消失》是内心野性与文明之约的人为间离,是宇宙空间里的真实戏剧。
据介绍,《消失》的创作想法诞生于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变化,在疫情居家时间里,侯莹体会到人类的灵魂共振,这种共振是来自人类共同面对这场灾难的身心震撼。人们在没有准备之下,在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中,突然遇到了疫情的状态,这对每一个人产生的震动、带来的冲击在身心层面留下了痕迹。“这些痕迹现在不是特别明晰,我们还无法判断它是什么,因为我们还身处其中。”侯莹表示,这种强烈的冲击感成为《消失》的起点和底色。
谈及此次现代舞与击剑的结合,侯莹称,击剑的出现几乎是一种直觉的信息。“一种很不明确的撕裂和对抗”,侯莹决定遵循直觉,以本能的方式创作,试图剥离、重构社会现象,一点点地从身体开始去研究现代舞的身体技术、身心意识如何与技巧高超的击剑进行融合表达。
为了《消失》的创作,侯莹特别邀请了原北京击剑队女子佩剑主教练田雨川和国家一级裁判梁佳月为舞者们进行了前后长达半年的专业击剑训练。
击剑有着漫长的历史,被称为“格斗中的芭蕾”,对爆发力和动作标准性的要求和现代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真正学习这项运动后,侯莹和舞者们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我觉得击剑运动员双方对峙的处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人和人的关系”。同时,击剑中运动员面部的“面具”,也深深吸引了侯莹,两个人戴着头盔面对面,在无法看到对方的脸的情况下对刺,这让她看到了人与人之间不明真相的对峙,与她疫情期间的感悟不谋而合。
在疫情隔离的状态下,《消失》邀请了奥地利音乐家Cornelius Berkowitz作为作曲与荷兰艺术家Kevin Polak参与声音设计。侯莹与Cornelius Berkowitz隔空完成了音乐与舞蹈的融合,编舞家排一段舞蹈,音乐家给一段音乐,最后再合成,在沟通中不断碰撞,不断加深作品的意境。
现实的敲击碰撞声,夸大的噪音摩擦音,泛音和电音,实验音乐的基调,都给了作品灵魂般的支撑。“剑身碰撞的金属声,开始是悦耳的,在进入搏杀前的那一瞬间,猛然间夸大刺耳的那声摩擦,穿透耳膜,穿透身体,让神经痉挛。”《消失》的音乐与声音设计无疑是惊艳的,沙哑、尖锐、肃穆的电子音乐为这部作品作出了准确的声音注解:这一定不会是人类最后一次关于“存在”的战栗。
在《消失》中,观众将听到充满紧张与丰富多变的声音,也将看到演员全程佩戴面具、佩剑在舞台上既是舞蹈,也是对峙击打,最后的意象是舞者“踏上“跷跷板”缓慢行走,全程呈现一种张力相融的身体动作和声音往复。紧张的声音,和谐中冲击着不和谐;“面具”暗含着真假和伪装;“跷跷板”预示着二者的较量与制衡。所有这些熟悉的物体、全新的身体语言以及有觉知的现代舞者与对峙中的击剑演员,共同叠加出一个冷峻的、复杂的、令人深思的世界。
据悉,4月27日,现代舞作品《消失》将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呈现。(完)
【纠错】编辑:李琛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的文章>>
热门搜索:
资讯
更多图说健康
更多经常听到超市推销员口中的绿色蔬菜、有机大米等。有机食品是否...
近日,针对同样喝碳酸饮料,喝无糖胖的人更多等话题,中国疾病...
春季逐渐进入装修旺季,不少家长都希望给孩子装修一间舒适的儿...
常见发物水果:芒果、菠萝、蔷薇科水果如桃、杏、李、樱桃、猕...
李先生近来夜间惊醒时,发现自己的颈脖处、后背睡衣湿透,用手...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你知道吗,姹紫嫣红的花朵中...
常见疾病
更多体育健身
更多从3月31日召开的2022年河北省体育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河北将...
数据显示,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全体国民参与过...
1、说到有必要去健身房健身吗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持不同的...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
传统观念认为,春季是孩子长高的黄金季节,随处可见家长带孩子...
正确的拉伸锻炼,可以提升柔韧性,使关节韧带保持良好的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