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医学馆”到“百草园”,让校内资源有效连接。
“蒲公英的种子为什么长了那么多白毛”“生姜的花怎么从泥土里冒出来的?”“白术的哪个部分可以入药?可以治什么病?”“百草园里的哪种植物可以治感冒?”……这学期,青浦区崧泽学校的孩子们欢快地穿梭在百草园里,一个个鲜活的问题不断地从脑海中蹦出来。从馆内到馆外,从“医学馆”到“百草园”,让校内资源有效连接。
崧泽学校位于青浦区东部的赵巷镇,在崧泽校园里,有一座崧泽文化陈列馆,其中,何氏医学馆展示了一个中医世家的医学故事。馆内不仅陈列着各类中医书籍、治病器具,还设置了一家小小的中药房。
每次来何氏医学馆、中药房参观的学生,对中草药的来历、药效和加工充满好奇。为了发挥馆藏资源的教育价值,对接医学馆,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了一块占地300多平方米的“百草园”。根据青浦当地的土壤性质、气候特点,园内种植了常见中草药20余种,如:板蓝根、藿香、白术、决明子、艾草、黄芩、车前草、蒲公英、射干、鱼腥草、益母草等,为学生观察中草药植物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课间,在百草园里,总能看到学生的身影穿梭其间,俯下身子,摸一摸叶子,闻一闻花香,找一找果实,感受植物生长的美好。馆内馆外的资源相连,在学生心中播撒下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校园里的百草园,已成为学生一个重要的学习活动场所。在王一明老师的带领下,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园内劳作,参与种植、采摘和日常管理等。陈凤秀老师和学生们一起为本草制作“身份牌”,简洁明了的“身份牌”让每一位学生对本草的生长习性和药用价值一目了然。学校还组织了一年级学生和部分家长参观百草园,制作草药香囊,激发学生对观察植物和研究本草的兴趣。
依托“医学馆”“百草园”两大资源,学校自然学科老师寻找两者的契合点,设计《植物四季绘 百草园》课程。该课程以常见中草药的四季生长变化为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工具,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本草发芽、开花和结果的生命历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自然学科、艺术学科和中医文化等多元角度进行探究,避免单学科认知事物的局限,将各学科能力融入课程学习中,以此体现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以及传承中医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完成了以叶、花和果实为主题的三期自然笔记。这些作品分别在青浦区小学自然学科“爱实验”和学校“崧泽教育”等公众号上交流分享。
为了进一步融合馆内馆外资源,融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学校目前正规划《我是传承人》课程项目,编制校园版《本草纲目》,在了解何氏中药典籍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与记录本草生长、调查常见疾病与中草药使用、编制百草园内的《本草纲目》、我是“小中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本草知识,传承悠久的中医文化。该课程也从1.0版到2.0版,不断升级。
校长凌华说,在不断打造并优化《植物四季绘 百草园》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断丰富,学校教育得到发展。之后,学校还将继续挖掘校内资源,将“识一种本草”、“认一件老物件”、“讲一个红色故事”、“唱一首田山歌”、“玩一个弄堂游戏”的“五个一”活动融入低年级学生的课后服务中。
【来源:解放网】
与《在崧泽校园“百草园”里学当小中医,学生心中播撒下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种子》相关的文章>>
热门搜索:
日常保健
更多图说健康
更多流感病毒在冬季肆虐,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春秋季苦不堪言,会呼吸...
春节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冰箱里囤积的年货也差不多吃得一干二...
送朋友到医院看病,在车内等候时开空调取暖,没过一会感觉头晕...
春节过后天气转暖,很多人准备好好锻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
常见疾病
更多体育健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