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喜欢听播客,但地铁嘈杂,得提高音量才能听清楚。”
“晚上睡不着觉我就听连载小说,经常睡着了也忘记关。”
“在图书馆自习经常会看一些视频材料,为了不打扰别人必须戴上耳机。”
“楼上的熊孩子很吵闹,我居家办公时只能戴着耳机。”
…………
如今,在很多生活场景中都能看到“耳机一族”。耳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和乐趣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的佩戴和使用,听力损伤甚至造成耳聋的新闻也不时出现,因此时刻提醒人们保护耳朵和听力很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近25亿人有某种程度的听力问题。若不采取行动,其中至少有7亿人将需要寻求耳科和听力保健及其他康复服务。如何在享受耳机的同时为耳朵撑起“保护伞”,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困惑。长期佩戴耳机会对听力产生怎样的影响?耳朵受到损伤时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1 噪音性耳聋有“隐蔽性”,不易被察觉
对于很多人来说,耳机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之一。通勤时、学习时、工作时,甚至在睡觉时,只要戴上耳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畅游在声音的海洋里,获取海量信息和听觉享受。
一项名为“你每天戴多长时间耳机”的网络调查显示,只有20%的人“不爱戴耳机”,而“经常戴(超过2小时)”和“有需要才戴(2小时之内)”两项分别占比为40%和35%。更有网友坦言“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如果忘戴耳机出门感觉像是在“裸奔”。
很多情况下,使用耳机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长时间、高分贝、睡觉佩戴等不良习惯,却正在“悄无声息”地将耳朵健康偷走。近期,“14岁女孩长期戴耳机致噪音性耳聋”“医生建议连续使用耳机听歌不超60分钟”等话题接连冲上热搜前列,从上亿次阅读和几万次讨论不难看出,如何保护听力已经成为耳机用户的普遍关切。而评论中,很多人只知道戴耳机对耳朵不好,具体有哪些危害却不甚了解。
采访时,医生们普遍认同,暴露于环境中的噪音、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等是造成听力下降的“罪魁祸首”。专家表示,噪声对听力的损伤程度与噪声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噪声的暴露量越大,对听力的影响就越严重。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医生张祎看来,佩戴耳机除了会给耳道皮肤敏感的使用者带来耳闷、耳堵等不适的感觉,甚至诱发湿疹或炎症以外,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是会影响耳朵的内耳部分。“长时间、近距离、高分贝的声音可能造成内耳毛细胞的损伤或凋亡,其主要表现是听力损失,久之可以引起噪声性耳聋或隐匿性听力损失。”
数据显示,韩国已有17%的青少年患“噪音性耳聋”。“如果每天以超过80分贝音量听音乐,时长达1小时,持续5年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蒋子栋解释道,如果发现在嘈杂环境中,音量调大到60%的时候还听不清,那就该摘下耳机了,再接着听只会损伤耳朵。
“需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戴着耳机睡觉。睡觉过程中,姿势难以掌控,在造成噪声伤害的同时也容易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蒋子栋说。
在张祎看来,与其他原因造成的听力损失相比,长期戴耳机带来的损伤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易被察觉。这类损伤属于感音神经性的听力损失,其结果常常是不可逆的。
但这类听力损伤真的无迹可寻吗?张祎提醒,要时刻关注身体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当感觉到某些声音听不清,或者出现耳鸣,或者发现原来的音量不够用,需要更大音量才能听清楚时,都需要警惕是否已经产生了听力损失。此外,还有一种听力损失表现为在噪声环境下听到言语声难以理解,这些都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2 “以噪制噪”不可取,降噪耳机受青睐
为了抵御噪音对耳朵的影响,降噪耳机越来越受到青睐。各大厂商品牌纷纷推出降噪耳机,各种类型、功能、价位的产品层出不穷。
来自北京的苏女士使用降噪耳机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一开始她对降噪耳机持观望态度,但在实体店体验了降噪效果之后,便义无反顾地“淘汰了旧耳机,拥抱了新耳机”。
“以前总会不自觉地调大音量‘以噪制噪’,无形中增加了双耳的负荷。降噪耳机的降噪效果真的很明显,即使不是百分之百消除了噪音,至少可以在地铁里听歌和看视频了。”苏女士说。
记者在购物网站上搜索“降噪耳机”,显示有超过10万件商品可供选择。按照佩戴方式,分为头戴式、骨传导、颈挂式、有线入耳等,价位也从十几块到几百块再到几千块不等。
不难发现,与传统的物理隔离噪音的被动降噪耳机相比,如今的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择“主动降噪耳机”。据介绍,主动降噪耳机的原理是首先对环境中的噪音进行收集和分析,通过主动产生反向噪声对环境噪音进行“中和”甚至抵消,从而使耳机里播放的声音变得更加清晰。
但就在今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专门针对“主动降噪耳机”进行了风险监测,共涉及47家企业的60副耳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监测结果,认为风险监测中五成的降噪耳机降噪量不足,可能会使消费者在嘈杂环境中调高音量,而噪声声压级过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听力损伤风险。
关于降噪耳机到底能否保护听力,苏女士说,自己的降噪耳机在佩戴时会实时监测音量数据,必要时还会进行预警。她向记者展示近期的健康数据:过去7天,环境音量级别为正常,耳机音量也为正常;上周耳机的平均音量是46分贝,比之前一周的53分贝要小。此外,若超出建议的7日音量上限,耳机会发送通知并降低音量,还可以开启“降低高音量”功能。
尽管如此,她也表示自己在使用中有时会感觉“耳朵闷闷的”,严重时还会头晕、恶心,必须尽快摘下耳机才能缓解。
对于耳机使用者来说,主动降噪耳机是否安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闫占峰直言,应选“质量好的耳机”,因为质量好的耳机对声音的还原能力更强,发出的噪声也会小一些。
张祎认为,听力损伤与否不全在于耳机能不能降噪,仍然是由所接触声音的强度和时间来决定的,保护听力的原则是需要注意减少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的机会。“在必须要使用耳机的情况下,降噪耳机是相对好的选择,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背景噪声,让使用者能够以相对较低的音量听清耳机内传出的声音。”她说,“在安静环境下,耳机的种类并不十分重要,更推荐不使用耳机。”
蒋子栋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平时应尽量少戴耳机,尤其是耳塞式耳机,如果必须要戴,可选择头戴式耳机和降噪耳机。
3 减少听力损伤既要重视预防,也应及时就医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球有约15亿人存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其中约4.3亿为中等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此外,由于噪声的暴露,约50%的12岁至35岁的人将面临听力损失风险,甚至诱发“突聋”。
“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为人一旦从光明陷入黑暗,内心是很绝望的;同样,对一个正常人来说,从有声世界进入无声世界时,生活质量也势必会受到影响。”蒋子栋表示,听力损失最影响的是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听力损失得不到处理的耳聋儿童会出现语言功能发育迟缓,老年人会导致孤独、孤立和沮丧感”。此外,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听力损失如果得不到处理,每年给全球带来的额外花销达7500亿美元,包括卫生部门的费用(不包括听力设备的费用)、教育支持的费用、生产力损失和社会费用等。
如何合理佩戴耳机,多位专家表示国际上已有比较公认“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除此之外,注意用耳卫生,保持良好用耳习惯,也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方法。就如何做好预防,张祎谈道:“在使用耳机的过程中应注意耳机的定期清洁和消毒,预防因耳机污染而引起的耳道感染;尽量减少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限制使用耳机等音频设备的时间并控制音量。在安静环境下,尽量不使用耳机;在工作和生活中避免产生噪音,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同时,耳机使用者要注意及时发现异常,定期监测听力等。”
蒋子栋解释说,人体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就像嘴里长了溃疡一样,发生小的损害,耳朵可以自己修复。但是,当耳朵发出耳鸣耳聋等求救信号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治疗。如果错过最佳治疗窗口期或者治疗无效,听力损伤可能会终身伴随。蒋子栋提醒,在治疗过程中一定放下焦虑,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这样才能让治疗和药物发挥应有的作用。
健康的生活方式再一次被提上日程。“除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之外,造成听力损伤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熬夜、吸烟、酗酒、压力大、睡眠不足、负面情绪、心血管疾病等。”蒋子栋表示,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乐观的精神状态,作息规律、健康饮食,都对避免听力损伤大有益处。
每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国际聋人日,然而,人们对耳朵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这无疑对专业人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人人享有听力健康,需要不断开辟渠道,普及专业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耳朵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张祎呼吁。(本报记者 张 云)
与《经常戴耳机,你的耳朵答应吗》相关的文章>>
热门搜索:
日常保健
更多图说健康
更多十四亿人迎冬奥,三亿人上冰雪。借着北京冬奥会的热度,今年更...
临床上有个说法叫撤药综合征或撤药反应,是说长期服用一些药物...
门诊中,不少患者有类似的抱怨,最开始觉得痒,挠了挠就好了。...
体检是防病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总有不少人对体检的一些...
常见疾病
更多体育健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