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由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起的我国首部中国类风湿关节炎(RA)发展报告——《中国类风湿关节炎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版。当日,关于该报告的解读会议在北京举行。该报告展现了我国RA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疾病诊治、学科资源与建设现状,揭示了我国RA诊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望了我国风湿免疫病学学科发展前景。
《报告》把我国RA疾病特征总结为“四多”。一是患者人数多,国内目前约有500万RA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发病高峰在50岁;二是延误诊治多,我国RA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5年,错过了RA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口(发病后6个月至1年内);三是中重度患者多,我国34.82%的RA患者为中度疾病活动,47.18%的患者为重度疾病活动;四是出现合并症者多,我国RA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脆性骨折、心脑血管并发症和肿瘤者分别为10.32%、1.97%、3.04%和0.83%。
《报告》依托2016年由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牵头在全国开展的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直报项目(Chinese Registry of Rheumatoid Arthritis,CREDIT),覆盖全国300余家医院所注册收集5万余例RA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治与预后资料,为揭示我国RA患者的疾病全貌与特征提供了第一手数据,扭转我国长期以来缺乏权威RA疾病流调数据的局面。
“类风湿关节炎是我国最常见的系统性风湿病,然而由于国内风湿科学科建设起步晚、专业人员少,加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低以及对疾病规范治疗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依从性差等综合因素,RA整体在规范化诊疗与随访管理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及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指出。
曾小峰表示,上述报告基于覆盖三甲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诊治数据,对国内RA疾病特征与诊治现状进行全面摸底,更加精准地锁定RA整体诊疗效果与水平提升问题,不仅为国家卫生管理部门制定卫生政策与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专业群体的规范化治疗水平提升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整体RA诊疗水平,改善患者获益。
谈及RA治疗的未来趋势,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专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田新平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规范治疗、达标治疗,这是我们目前为止整个的发展方向。现在又提出来在患者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时候就开始有个防治,因为这些患者是高危人群,将来可能会发展成类风湿关节炎,我们就把关口前移,不等发病就采取预防措施,这是治未病的理念。现在在这方面我们也在做探讨,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实现这个目标,惠及更多的患者。”
曾小峰认为,风湿免疫领域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带领下会做更多工作。“我们现在也已经启动了很多,包括大型队列的研究、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临床诊治和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现在都在做。”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缺医少药的考验和挑战,制药企业最基本的任务是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弥补少药带来的问题或者遗憾。”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首席医学官、副总裁曹峻洋表示,在关注药物本身之外,制药企业还要关注医疗体系建设和学科发展,促进RA诊疗领域的产、研、医合作。
与《类风湿关节炎发展报告发布,揭示了RA诊疗的机遇与挑战》相关的文章>>
热门搜索:
日常保健
更多图说健康
更多十四亿人迎冬奥,三亿人上冰雪。借着北京冬奥会的热度,今年更...
临床上有个说法叫撤药综合征或撤药反应,是说长期服用一些药物...
门诊中,不少患者有类似的抱怨,最开始觉得痒,挠了挠就好了。...
体检是防病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总有不少人对体检的一些...
常见疾病
更多体育健身
更多